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公司新闻 >> 浏览文章
公司新闻
环保,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淮钢全方面推进环保建设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7日
“环保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刚刚过去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环保工作再三提及、再三叮嘱。
面对前所未有的环保压力,各钢铁企业深感压力山大,甚至有部分企业已因为环保问题而被迫关停。对于淮钢来说,虽感环保压力,却并无生存危机,而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善待社会就是善待自己,多年来,作为地方工业企业的排头兵,淮钢在大力发展自身的同时,努力回报社会,打造良好的社会品牌。从未间断的扶贫、助学、赈灾、捐赠,为职工送“恒温”,组织志愿服务……淮钢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履行了地方标杆企业的社会责任。近十年来,公司先后向市慈善总会等单位捐款、捐物3000多万元,被授予“江苏省慈善之星”。而在此过程中,淮钢更是将环保作为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开展了一系列环保工作。
2010年6月,淮钢顺利通过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2012年2月,通过江苏省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2013年4月又顺利通过工信部审核,成为工信部公告的首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45家企业之一。
春天里的淮钢,美得就像一个花园。暖暖的阳光下,蓝色的厂房与蓝天交相辉映,姹紫嫣红的樱花、海棠、紫荆、桃花竞相开放。钢铁行业系高污染行业,但淮钢却如此“与众不同”,这与企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密不可分,与企业一直以来坚持环保为先的发展理念密不可分。
硬件投入是基础
淮钢建厂四十五年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定位国际先进水平,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走上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十二五”以来,淮钢公司更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同步发展。2010年至今,公司用于节能减排和环保治理改造的资金投入高达3.2亿元,仅2014年环保投入就达7000余万元,其中仅为了减少道路扬尘飘洒,公司即投资1000余万元,对进出烧结原料场的主要干道进行综合整治,将原有的水泥路面改造为沥青路面,增设车辆冲洗设施,确保从原料场出来的车辆不将灰尘带出。截止目前,公司拥有环保设施80台(套),其中除尘系统43套,脱硫系统3套,水处理系统34套,年运行费用高达2亿元。
为早日实现新标准的“达标排放”,做好“总量控制”,对照新的标准,淮钢已明确提出了2015年及“十三五”环保五年规划。2015年淮钢将在健全完善制度建设、提升环保管理水平的同时,计划投资2亿元实施球团脱硫改造、水处理系统改造、除尘系统改造、粉尘治理、焦炉煤气脱硫改造,进行环保设施的升级改造。“十三五”期间,淮钢还将投资3亿元,持续实施环保设施升级改造,在确保达标排放的同时,努力实现少排放甚至是零排放。
可以说为了环保,淮钢是不惜任何代价。
强化管理是保证
有了硬件投入,并不意味着环保工作就到此为止,必须要强化管理,才能切实发挥环保设施的作用。
一直以来,淮钢公司极为重视环保管理,成立了由总经理任主任的环境保护委员会,不断完善环境保护管理网络,建立健全了《环境污染防治管理程序》、《环境保护管理》、《安全、环保责任制》、《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考核管理》、《环保常态化检查及考核管理制度》等各项环保管理制度。
在强化制度建设、严格制度执行的同时,公司全面推行ISO14001环境体系,以节能、高效、环保为原则,以节能降耗、污染防治、废物回收利用等内容为主线,突出环境管理、资源能源节约等方面的管理控制。
在生产与环保出现矛盾时,公司宁可停产也要保证环保。“生产设备与环保设备必须要保证同步运行”,在淮钢这是一项铁的纪律,任何人都无权逾越。
在环保面前,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借口,一切工作都得为环保让路。这是淮钢对于“环保”的定义。
循环利用是导向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能源资源消耗的主要领域。新常态下,钢铁企业节能减排任务更重、压力更大、要求更高。钢铁企业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这是淮钢对于循环经济的认识,也是企业发展的导向。
绿色、低碳,一直贯穿于淮钢的发展过程。“十一五”期间,淮钢就提出在不增加能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前提下通过结构调整、促进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推动淮钢的绿色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淮钢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针,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将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打造绿色企业、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目标。公司积极实施“资源高效利用,能源高效转化,代谢物高效再生”为主要内涵的减量化、再利用、再生利用的发展模式,使淮钢特钢的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绿色企业之路越走越宽广。
“十一五”以来,淮钢先后实现了铁素流、余热余压、水及固体废弃物等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淮钢在完成节能任务,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每年减少CO2排放104800吨、减少SO2排放1140吨,高炉水渣、转炉电炉渣、除尘灰等固体废弃物实现零排放,高炉、焦炉、转炉煤气得到高效利用,转炉工序负能炼钢达-20.32kgce/t,焦化、轧钢、烧结、炼钢(电炉和转炉)等工序高低温烟气余热全部实现回收利用,每年因高效节能水泵、电机系统节能改造及余热余压发电等措施,减少从电网购电量达6.4亿kWh,有效地保证了电网安全和居民用电。
“十二五”以来,淮钢始终坚持以节能技改为支撑,以管理节能为抓手,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节能与循环经济工作,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止2014年底,淮钢已累计实现节能量28.38万吨标准煤,连年被省市节能主管部门评为“节能量超额完成”单位,充分发挥了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
后勤绿化是帮手
除了加大环保投入,强化环保管理,实施循环经济,公司还通过绿化工作来为环保助力加油。 对于淮钢的绿化工作,一位来访的英国记者曾经这样说过:在淮钢我觉得是在公园里散步,环境这样好的冶金企业在欧洲也不多见。
有投入,才有回报。淮钢的绿化工作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与企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环保、重视绿化工作是分不开的。“十一五”以来,公司在绿化种植上更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不仅设置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从事园林工作,搞好绿化种植,绿化投资更是高达1000余万元。仅2014年,公司即栽植大规格树木680株,中等规格树木500株,小灌木2000余株。
为了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公司还投资建设了“企业生态园”。生态园突出“钢城与自然”的生态和谐环保的主题,园内不仅各种乔木枝繁叶茂,灌木盘根错节,各色花草争奇斗艳,垂柳随风摇曳,小桥流水诗情画意,还有孔雀、信鸽、梅花鹿、火鸡、天鹅等动物嬉戏于园中,充分展示了钢城的绿色之美。
早在2001年,淮钢公司即荣获江苏省建设厅授予的“江苏省园林式工厂”称号,并多次被市政府评为“绿化先进单位”。截止目前,淮钢公司已拥有乔灌木种类多达80余种,绿地率达27.6%,绿化覆盖率达25.9%,企业的绿化规模大大超过了行业标准。
环保意识是根本
“环保工作不仅是政府、环保部门的硬性要求,更是我们职工自身身心健康的需要,利国利民,惠及下一代。”公司总经理马毅的一番讲话,道出了企业近年来强化环保工作的由来和原始动力!
“虽然对照环保法,对照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我们还有差距,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新标准下的达标排放。我们不仅要争取经济效益一流,我们的环保工作也要进入行业第一方阵。”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季永新的表态更是掷地有声。
对于环保工作,公司高层领导从来都是思想高度统一,不论是在企业资金富裕的情况下,还是在企业运行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企业的环保工作从未间断,环保“三同时”从未缺失。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加大科技投入、走低碳经济、清洁化工厂的发展道路,在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同时,做好‘总量控制’,为淮安创建生态市、为苏北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淮钢要与淮安‘互融共生’。”说起企业未来的环保工作,公司高层领导言语间,流露出满满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意识。
基于这样的环保认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新常态下,淮钢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淮安的蓝天碧水也一定会一如往昔。
面对前所未有的环保压力,各钢铁企业深感压力山大,甚至有部分企业已因为环保问题而被迫关停。对于淮钢来说,虽感环保压力,却并无生存危机,而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善待社会就是善待自己,多年来,作为地方工业企业的排头兵,淮钢在大力发展自身的同时,努力回报社会,打造良好的社会品牌。从未间断的扶贫、助学、赈灾、捐赠,为职工送“恒温”,组织志愿服务……淮钢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履行了地方标杆企业的社会责任。近十年来,公司先后向市慈善总会等单位捐款、捐物3000多万元,被授予“江苏省慈善之星”。而在此过程中,淮钢更是将环保作为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开展了一系列环保工作。
2010年6月,淮钢顺利通过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2012年2月,通过江苏省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2013年4月又顺利通过工信部审核,成为工信部公告的首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45家企业之一。
春天里的淮钢,美得就像一个花园。暖暖的阳光下,蓝色的厂房与蓝天交相辉映,姹紫嫣红的樱花、海棠、紫荆、桃花竞相开放。钢铁行业系高污染行业,但淮钢却如此“与众不同”,这与企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密不可分,与企业一直以来坚持环保为先的发展理念密不可分。
硬件投入是基础
淮钢建厂四十五年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定位国际先进水平,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走上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十二五”以来,淮钢公司更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同步发展。2010年至今,公司用于节能减排和环保治理改造的资金投入高达3.2亿元,仅2014年环保投入就达7000余万元,其中仅为了减少道路扬尘飘洒,公司即投资1000余万元,对进出烧结原料场的主要干道进行综合整治,将原有的水泥路面改造为沥青路面,增设车辆冲洗设施,确保从原料场出来的车辆不将灰尘带出。截止目前,公司拥有环保设施80台(套),其中除尘系统43套,脱硫系统3套,水处理系统34套,年运行费用高达2亿元。
为早日实现新标准的“达标排放”,做好“总量控制”,对照新的标准,淮钢已明确提出了2015年及“十三五”环保五年规划。2015年淮钢将在健全完善制度建设、提升环保管理水平的同时,计划投资2亿元实施球团脱硫改造、水处理系统改造、除尘系统改造、粉尘治理、焦炉煤气脱硫改造,进行环保设施的升级改造。“十三五”期间,淮钢还将投资3亿元,持续实施环保设施升级改造,在确保达标排放的同时,努力实现少排放甚至是零排放。
可以说为了环保,淮钢是不惜任何代价。
强化管理是保证
有了硬件投入,并不意味着环保工作就到此为止,必须要强化管理,才能切实发挥环保设施的作用。
一直以来,淮钢公司极为重视环保管理,成立了由总经理任主任的环境保护委员会,不断完善环境保护管理网络,建立健全了《环境污染防治管理程序》、《环境保护管理》、《安全、环保责任制》、《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考核管理》、《环保常态化检查及考核管理制度》等各项环保管理制度。
在强化制度建设、严格制度执行的同时,公司全面推行ISO14001环境体系,以节能、高效、环保为原则,以节能降耗、污染防治、废物回收利用等内容为主线,突出环境管理、资源能源节约等方面的管理控制。
在生产与环保出现矛盾时,公司宁可停产也要保证环保。“生产设备与环保设备必须要保证同步运行”,在淮钢这是一项铁的纪律,任何人都无权逾越。
在环保面前,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借口,一切工作都得为环保让路。这是淮钢对于“环保”的定义。
循环利用是导向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能源资源消耗的主要领域。新常态下,钢铁企业节能减排任务更重、压力更大、要求更高。钢铁企业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这是淮钢对于循环经济的认识,也是企业发展的导向。
绿色、低碳,一直贯穿于淮钢的发展过程。“十一五”期间,淮钢就提出在不增加能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前提下通过结构调整、促进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推动淮钢的绿色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淮钢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针,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将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打造绿色企业、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目标。公司积极实施“资源高效利用,能源高效转化,代谢物高效再生”为主要内涵的减量化、再利用、再生利用的发展模式,使淮钢特钢的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绿色企业之路越走越宽广。
“十一五”以来,淮钢先后实现了铁素流、余热余压、水及固体废弃物等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淮钢在完成节能任务,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每年减少CO2排放104800吨、减少SO2排放1140吨,高炉水渣、转炉电炉渣、除尘灰等固体废弃物实现零排放,高炉、焦炉、转炉煤气得到高效利用,转炉工序负能炼钢达-20.32kgce/t,焦化、轧钢、烧结、炼钢(电炉和转炉)等工序高低温烟气余热全部实现回收利用,每年因高效节能水泵、电机系统节能改造及余热余压发电等措施,减少从电网购电量达6.4亿kWh,有效地保证了电网安全和居民用电。
“十二五”以来,淮钢始终坚持以节能技改为支撑,以管理节能为抓手,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节能与循环经济工作,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止2014年底,淮钢已累计实现节能量28.38万吨标准煤,连年被省市节能主管部门评为“节能量超额完成”单位,充分发挥了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
后勤绿化是帮手
除了加大环保投入,强化环保管理,实施循环经济,公司还通过绿化工作来为环保助力加油。 对于淮钢的绿化工作,一位来访的英国记者曾经这样说过:在淮钢我觉得是在公园里散步,环境这样好的冶金企业在欧洲也不多见。
有投入,才有回报。淮钢的绿化工作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与企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环保、重视绿化工作是分不开的。“十一五”以来,公司在绿化种植上更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不仅设置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从事园林工作,搞好绿化种植,绿化投资更是高达1000余万元。仅2014年,公司即栽植大规格树木680株,中等规格树木500株,小灌木2000余株。
为了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公司还投资建设了“企业生态园”。生态园突出“钢城与自然”的生态和谐环保的主题,园内不仅各种乔木枝繁叶茂,灌木盘根错节,各色花草争奇斗艳,垂柳随风摇曳,小桥流水诗情画意,还有孔雀、信鸽、梅花鹿、火鸡、天鹅等动物嬉戏于园中,充分展示了钢城的绿色之美。
早在2001年,淮钢公司即荣获江苏省建设厅授予的“江苏省园林式工厂”称号,并多次被市政府评为“绿化先进单位”。截止目前,淮钢公司已拥有乔灌木种类多达80余种,绿地率达27.6%,绿化覆盖率达25.9%,企业的绿化规模大大超过了行业标准。
环保意识是根本
“环保工作不仅是政府、环保部门的硬性要求,更是我们职工自身身心健康的需要,利国利民,惠及下一代。”公司总经理马毅的一番讲话,道出了企业近年来强化环保工作的由来和原始动力!
“虽然对照环保法,对照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我们还有差距,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新标准下的达标排放。我们不仅要争取经济效益一流,我们的环保工作也要进入行业第一方阵。”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季永新的表态更是掷地有声。
对于环保工作,公司高层领导从来都是思想高度统一,不论是在企业资金富裕的情况下,还是在企业运行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企业的环保工作从未间断,环保“三同时”从未缺失。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加大科技投入、走低碳经济、清洁化工厂的发展道路,在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同时,做好‘总量控制’,为淮安创建生态市、为苏北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淮钢要与淮安‘互融共生’。”说起企业未来的环保工作,公司高层领导言语间,流露出满满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意识。
基于这样的环保认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新常态下,淮钢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淮安的蓝天碧水也一定会一如往昔。